本文转自:咸宁日报
用爱浇灌教育之花
——记通山县湄港学校教师邹颖
她,像一束光,照亮孩子的求知路。
她,如一泓泉,滋润着孩子的心灵。
她,就是通山县湄港学校语文教师邹颖。
春风化雨十三载、润物无声写春秋。她将“用心教学,用爱育人”刻进职业生涯,用13年的坚守诠释着教育者的初心。
以德为范:行走的师德教科书
一名好教师,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,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。
邹颖深知: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,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,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、受益终生的。
她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,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师德的内涵。
清晨第一个到校时弯腰捡纸屑的身影,课间走廊里主动向学生问好的微笑,批改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……这些细节,构成了邹颖日常的师德图谱。
“教育无小事,事事皆育人”是邹颖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,品德修养并非遥不可及的大道理,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。
主题班会、道德讲堂、志愿服务……除了言传身教,她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家长吴女士动情地说:“邹老师教会孩子的不仅是知识,更教会他们如何在风雨中坚韧不拔,如何在成功面前保持谦逊,如何在挫折面前永不言弃。”
“在邹老师的课堂上,我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,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担当。”学生小王在日记里写道。
在她的引导下,学生们学会了关爱她人、尊重生命、勇于担当,成长为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新时代少年。
以爱为舟:温暖心灵的摆渡人
“没有爱,就没有教育。”邹颖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,用爱温暖着每一位学生。
她认为,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,尊重学生人格、兴趣、爱好,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,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,才能给予他们最恰当的引导与帮助。
在邹颖的班级里,爱是最温暖的语言,也是最强大的力量。
面对那个“浑身带刺”的男孩,邹颖最初只看到表象:课堂随意插话、捉弄同学、拖欠作业……直到家访揭开真相——父爱缺席的童年里,他在用叛逆掩饰脆弱。
当谈及父亲时,他落泪的瞬间让邹颖明白:所有问题行为都是无声的呼救。于是,邹颖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,说服男孩父亲留下陪伴。三个月后,这个曾让人头疼的孩子在表彰会上,望着戴大红花的母亲骄傲地微笑。
父母离异、父亲苛责、同辈嘲笑,让小奇蜷缩进网络世界。邹颖帮他建立“学习目标—游戏时间”的兑换机制,并说服小奇父亲转变沟通方式。当责备变成拥抱,这个男孩终于放下防备。
这份专业源于她的自我突破。在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疏导需求后,邹颖白天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,夜里研读专业书籍至深夜,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心理健康辅导证。她被聘请为通山县心理健康专家库成员,用专业知识为更多孩子的心灵“护航”。
以灯为炬,点燃星火的守望者
“每个孩子都是待点燃的火种”是邹颖的教育信条。
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,邹颖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与勇于创新的精神,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,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。
在教学实践中,她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,致力于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活力与吸引力。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,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,巧妙地将多媒体资源融入其中。
教授古诗词时,她会播放悠扬的古典音乐,展示精美且充满诗词意境的图片,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,亲身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;讲解记叙文时,她会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,通过模仿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,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主旨……
面对“双减”政策等教育新挑战,她积极调整教学策略,优化作业设计,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。在她的努力下,班级不仅保持了良好的学业成绩,更在各类竞赛与活动中屡获佳绩,展现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与个性风采。
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”这句话,邹颖不仅牢牢记在心里,也在日常教学中年复一年地践行着。
邹颖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、师德先进个人。未来,她将继续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新时代教师的内涵——既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生命的点亮者。
冠达配资-股票配资开户费用-网上炒股配资-专业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